<strike id="pslcr"><bdo id="pslcr"></bdo></strike>
<button id="pslcr"><object id="pslcr"></object></button>

<tbody id="pslcr"><pre id="pslcr"><i id="pslcr"></i></pre></tbody>

<button id="pslcr"></button>

  • <tbody id="pslcr"></tbody>

    动物研究所成果“ 揭示鸟类迁徙路线成因和长距离迁徙关键基因 ”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

      2022年2月28日,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(基础研究管理中心)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,中科院动物所詹祥江研究员团队研究成果“揭示鸟类迁徙路线成因和长距离迁徙关键基因”入选。

      “中国科学十大进展”遴选活动由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(基础研究管理中心)牵头举办,至今已成功举办17届,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,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,开展基础研究科学普及,促进公众理解、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,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。

      2021年度,《中国基础科学》《科技导报》《中国科学院院刊》《中国科学基金》和《科学通报》等5家编辑部共推荐了310项科学研究进展,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(基础研究管理中心)邀请专家从推荐的科学进展中遴选出了30项进展进入终选。经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关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和项目负责人、原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、及项目首席科学家等35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对30项候选科学进展进行网上投票,得票数排名前10位的入选“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”。

      “迁徙生物如何发现其迁徙路线?”一直是社会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议题,也是Science杂志125个最具挑战性科学问题之一。中科院动物所詹祥江等历时12年,利用卫星追踪数据和基因组信息,建立了一套北极游隼迁徙研究系统,发现游隼主要使用5条路线穿越亚欧大陆,西部游隼表现为短距离迁徙,东部为长距离迁徙。在末次冰盛期到全新世的转换过程中,冰川消退所导致的繁殖和越冬地变迁,可能是迁徙路线形成的主要历史原因。研究还发现迁徙距离更长的游隼携带ADCY8优势等位基因,该基因与长时记忆形成有关,表明长时记忆可能是鸟类长距离迁徙的重要基础。该研究结合遥感卫星追踪、基因组学、神经生物学等研究手段,通过多学科整合分析方法阐明了鸟类迁徙路线变迁成因和遗传基础。

    揭示鸟类迁徙路线成因和长距离迁徙关键基因

    北极游隼迁徙路线成因与长距离迁徙关键基因

    Formation of migration routes and key gene for long-distance migration

     

     

      附: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:http://www.htrdc.com/gjszx/gsxw02/3864.shtml

     

    关于我们
    联系我们
    地  址: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
    邮  编:100101
    电子邮件:ioz@ioz.ac.cn
    电  话:+86-10-64807098
    传  真:+86-10-64807099
    友情链接
    亚洲丰满爆乳系列
    <strike id="pslcr"><bdo id="pslcr"></bdo></strike>
    <button id="pslcr"><object id="pslcr"></object></button>

    <tbody id="pslcr"><pre id="pslcr"><i id="pslcr"></i></pre></tbody>

    <button id="pslcr"></button>

  • <tbody id="pslcr"></tbody>